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性/鄢波(14)
注释:
①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② 参见奥塔·锡克:《共产主义政权体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③ 参见《中共十四大报告》。
④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⑤ 参见赖达清、唐敏:《经济法: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法》,《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⑥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页。
⑦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版,第134页。
⑧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⑨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6页。
⑩ 参见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页:17
参见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前言第一页。
参见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参见艾德勒:《六大观念》,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44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206页。
参见程宝山《经济法与民法的价值比较》,《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参见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7页。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参见施瓦茨:《美国法律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0页。
参见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参见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参见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3页。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