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应该使同性婚姻合法化?/邓钧元(3)
笔者认为,婚姻是养育子女、繁殖后代、实现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单元。同性婚姻不能确保人类的传宗接代。虽然如今可以通过人工授精等高科技手段,实现生育子女的目的,但过于依赖物质化,无法体现生育的人文价值,从现实意义上讲,•很难获得中华民族的认可。虽然,社会大众对同性恋产生了普遍的宽容, 但在广大农村、中小城市、甚至在大城市传统婚姻传宗接代、生儿育女的观念仍然相当浓烈。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的出现, 并不表明中国传统婚姻观念已经发生巨大的变革。法律尤其是婚姻家庭法是一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沉积的产物,如果什么样的自愿结合都可以成为“婚姻”的话,婚姻制度很可能随之瓦解,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婚姻制度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私人的东西”,他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法律当然需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然而法律绝不是立法者意志和理性化的产物, 立法者对一国传统与国情的视而不见,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同性婚姻家庭不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
天主教素来主张:婚姻制度及夫妻之爱,本质上是为生育教育子女,二者形同婚姻的高峰与冠冕。 在《同性婚姻:支持及反对的理由》一书中更指出:“繁衍抚育后代被认为是婚姻的重要职责之一,同性伴侣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其组成的家庭也不适于抚养孩子。”正如单亲家庭曾经引起过人们的注意一样,同性家庭中的儿童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家庭中成长是否会出现问题,是中国考虑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同性伴侣通过试管婴儿、精子捐献、代孕、收养等方法孕育及抚养小孩。根据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最近20年以来,美国同性伴侣家庭的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配偶的总数为901,997对,比10年前增加了50%,其中22%的同性伴侣家庭抚养孩子。但实际上,在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和地区,已有一些同性恋婚姻相对于异性恋婚姻的负面因素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同性父母收养孩子的问题,正越来越引起重视,有调查显示,同性父母收养的孩子中29%受过性侵犯,而异性父母的相应数字只是0.6%。 很多男同性恋除了收养,最喜欢找代理孕母,大多数代理孕母会选择使用自己的卵子,也就是说同性恋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就不会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和心理影响。同时国外经常报道,孩子的父母是同性恋,在学校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欺负和侮辱。
笔者认为,如果同性恋可以合法结婚,他们的孩子会被灌输更多有关同性恋者的信息,从而鼓励这些孩子挑选同性作为伴侣,在后天上改变孩子的性取向。同性恋毕竟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有利选择,尽管我们尊重与理解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我们不能任由基因正常的儿童在后天上受到同性恋观念的深度影响,这对与这些儿童来说是不公平的。只有正常的男女结合才是个人感受与社会标准的统一,同性恋与异性恋相比,无论从感情体验还是社会舆论上都相差甚远,我们不能侵害儿童对于性向培养与选择的权利。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