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略论中国司法规律的内涵——兼谈司法规律对检察权配置的意义/贺胤应
一、引论:司法规律——一个新的学术命题
当我在网上看到第九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的主题是“司法规律与检察权的科学配置”时,不禁为之一震。对于检察权及其科学配置的命题,倒比较熟悉,因为关于此类的学术理论文章不少,我也读过一些,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印象。而关于司法规律,说实话,是第一次听说,关于此类的文章更是没有见过、也没有读过,对于何谓司法规律?司法规律有何特点?有何内涵?我一头雾水。面对此情况,我起初认为是自己读书浅薄,一定早有学者论述到此问题,只是自己没有读到罢了。后来的资料查找经历告诉我,我的判断错了。目前,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有关探讨司法规律的学术理论文章尚没有看到,司法规律只是作为一个概念星星点点地出现在一些司法实务人士的访谈或文章中,如《孙谦代表:新时期检察工作思路符合司法规律》 、《按司法规律改革检察官管理体制》 、《曹建明:法院改革须遵循司法规律立足中国国情》 、《法院文化建设应当遵照司法规律》 等等。这些访谈或文章均认为,司法工作(指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遵循或符合司法规律,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司法实务界的一致呼吁,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些文章或被访谈者对于何谓司法规律均没有谈到,司法规律只是作为一个大概念而出现,司法规律在这些文章或访谈中只具有工具性价值。这就容易让读者产生迷惘,不知司法规律为何物?又如何去遵循或者符合司法规律呢?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反过来,实践的发展又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素材和助推力。从当前中国法治发展的状况来看,自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及法制重建以来,至今天,已经整整30年。30年来,单就司法工作这一方面来说,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经过无数司法界及关心关注司法工作的人士的努力,中国的司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司法对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得到全方位的展现,司法的权威、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司法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总结30年的司法工作,除了那一组组数字、一项项制度、一个个案例之外,从理性的角度、理论的层面、前瞻的方位来看,司法规律可能是我们需要细细梳理和认真总结的一个方面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今年的第九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上适时提出“司法规律”的命题,突出反映了高检院领导和研究部门对中国法治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这无疑又为中国法学研究界增加了一个新的学术命题。
司法规律,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命题,在中国法制重建30年之际,对其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就学术角度而言,司法规律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命题的出现,必然会吸引诸多学者和司法实务人士的眼光,进而形成一个学术研究的氛围。其次,就目前来看,司法规律尚处在初始研究阶段,关于何谓司法规律,司法规律有何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不同的观点,学术争鸣也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预见,以司法规律为主题,必将在中国法学研究界掀起一个学术研究的热潮和繁荣,此为学术意义。从司法实务角度来看,对司法规律的研究,既要总结过去,又要前瞻未来;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立足中国本土的国情实际;既要从实证的角度展开,又离不开哲理的思辨;等等。全方位地梳理、总结司法规律,得出其最科学的内涵和要旨,必将能回答一些在司法工作理论和实践上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进而为中国司法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导引。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