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调解中的法官修辞及其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侯学勇(10)
参考文献
[1]范愉.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2),90-108.
[2][美]康利、奥巴尔.法律、语言与权力[M].程朝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张艳丽.民事审前调解程序的构建[J].政法论丛,2011,(5),10-18.
[4]肖扬.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求是杂志,2006,(19),5-8.
[5]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3),2-7.
[6]M•盖朗塔.纠纷处理与诉讼外的替代政策——接近正义运动的第三波[A].[意]莫诺•卡佩莱蒂编.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C].刘俊祥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7]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1,3,(2),1-61.
[8]邵华、Susan Whiting.大调解与我国基层法院的功能——以湖南两个县的土地纠纷调查为例[J].政法论丛,2012,(2),101-108.
[9]程朝阳.西方古典修辞技巧与我国的法庭调解语言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8年/4月/24日/第005版.
[10]程朝阳.法庭调解话语与角色研究:一种语用分析的进路[J].法律适用,2008,(3),48-52.
[11]程朝阳.法庭调解话语与目的互动研究:一种语用分析的进路[J].法律方法, 2008,7, 55-75.
[12][美]摩尔、帕克.批判的思考[M].余飞、谢友倩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13]Josina M. Makau & Debian L. Marty, Cooperative Argumentation: A Model for Deliberative Community, Waveland Press, 2003, p.181.
[14]柯贤兵.法庭调解话语空间建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2),123-127.
[15]葛洪义.法律方法讲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6]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舒国滢.寻找法学的问题立场——兼论“论题学法学”的思考方式[J].法学研究,2005,(3),3-20.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