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量特色农产品知识产权运营方案/王瑜(3)
品牌的知名度主要来自广度和深度,广度在于知道的人多,小特农产品消费群体不多,而且很分散,不可能追求广度。从媒体报道来看,桥头地瓜进入了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进入了家乐福、沃尔玛大超市,还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海口开了一家专卖店。政府投入500万元开办网上、网下交易平台,下一步打算多渠道销售,利用淘宝、微信等平台让把“桥沙地瓜”这个品牌打出去……桥头地瓜销售渠道众多,销售区域也广泛。功勋卓著的抗战队伍国军新一军被派到东北,像撒胡椒面一样分驻各地,力量被分散最后被林彪一个个分割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吃掉。二战时美军向日本本土推进面临太平洋各岛日军的重重阻拦,美军没有逐个岛肃清日军而是采取蛙跳战术,只是攻占重点岛屿,加快了胜利的步伐。桥头地瓜打造品牌要像美军学习,要将力量集中的重点渠道和重点区域市场进行纵深开发,不能像国军一样求广泛占领而撒胡椒面,再强悍也难免被别人吃掉。
小特农产品一般都是供不应求,不愁销售。产品销售好了,就想到要扩大产能,国人一贯好大喜功。特色农产品的价值在于特色,特色取决于产地特殊的土壤、小气候等条件,离开这些特殊的元素不能称之为特色产品,也没有了特色产品的价值。特色农产品盲目扩大产能,致使整个产业失去控制的实例比比皆是。南丰蜜桔一千多年来一直作为贡品,很早即获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产品称号,但是当地扩种到地理标志核准的区域外,附近县也大规模种植,湖南、福建周边省份,甚至是广西都大量种植南丰蜜桔,产品形象日益低落,沦落到有时还要假冒砂糖桔卖,产品的价格始终在低端徘徊,扩大了产能并不一定增收,这是农产品逃不了的魔咒,中国所有获得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几乎无一幸免。小产量的特色农产品逃脱魔咒的唯一办法就是讲诚信,走精品化之路,实实在在只在适合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不盲目扩种。据说适合种桥头地瓜的土地实际只有几千亩,但截至2012年,桥头地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3850亩,盲目扩种的桥头地瓜就不再是桥头地瓜了,就是欺骗消费者。对于小特农产品而言,消费群体小而相对固定,一旦失信消费者,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我国企业总是豪言要做大做强,提到农业就要进行产业化。对于小特农产品而言,鲜销都供不应求何必要产业化?从实际情况上看鲜销产值最高,只做供应链一个点最为简单直接,风险更容易把控。如果不能提升产业形象,带来高的附加值盲目的产业化不一定有好处。为了做大桥头地瓜产业,当地成立酿酒厂做地瓜酒,谋划深加工项目,加工甘薯泥、甘薯粒等,地瓜酒、地瓜干和地瓜粉一般的理解都是低档的,桥头地瓜十几元一斤,这么贵的地瓜加工成地瓜酒和地瓜干后附加值反而降低,显然有些得不偿失。农业生产者跨界工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将会力不从心,很难做好。从品牌的角度讲,小特农产品加工低端工业产品必然毁损品牌高端形象,反不利于产品的销售。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