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法工作漫谈/徐凤林(2)
二、存在问题
(一)个别部门、单位及领导干部对普法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流于形式,存在应付检查现象。
(二)普法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偏远山区村民居住分散,集中普法困难,对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普法效果不佳。
(三)对私营企业、个体业主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不到位,违法经营现象屡禁不止,对高危行业法制宣传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三、几点对策
一要提高认识,为建设法治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要充分认识“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治国理政思想,大力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打牢学法、守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普法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多措并举普法措施,拓宽形式多样普法渠道,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中心工作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发展意识和攻坚能力,为推动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创建法治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要强化领导,努力构建普法工作大格局
要扭住创建“法治城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主线不放,站在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创建法治城市的战略高度,充分运用“法律六进”活动平台,落实普法责任,严格目标考评,加大检查与监督力度,构建起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普法大格局。要开展“六五”普法收尾验收年段的自查、互查活动,总结典型,完善基础工作,定期研究解决普法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普法经费足额到位,为普法提供有力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各级普法工作的检查验收。
三要突出重点,推动普法成果惠及于民
要坚持普法服务中心,普法服务大局的原则,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商法及行政法规作为普法重点,学用结合,延伸触角,切实提高群众的学法用法水平。加强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加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观念。开展好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治教育,引导他们依法维权、正确表达诉求和化解纠纷,使普法成果惠及于民。
四要创新形式,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创新普法载体和方法,丰富普法内容,整合普法资源,发挥部门普法和普法信息员、讲师团作用,利用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才资源和普法志愿者队伍等力量,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推动普法工作长期化、常态化。要充分利用电视传媒宣传和发送手机微信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把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有机结合,以案讲法,释疑解惑,加大宣传力度,掀起普法高潮,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为建设法治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