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恪守法律——从富士康公司的声明说开去/张喜亮(5)
  现代企业价值观和现代劳动关系理念是任何企业在任何地域健康发展的根本。富士康公司如果能够秉持现代企业价值观、理解现代劳动关系的内涵,就不至于在声明中臆造劳动者希望通过延长工时或加班获得更多收入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延长工时或加班进行限制的矛盾,且将法律法规政策视为自己面临的“挑战”;如果富士康公司秉持人本至上而非金钱至上理念,对员工生命倍加珍惜而没有发生过十数员工跳楼以命抗争事件的话,也就不会引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社会舆论的抨击。

  四、经济新常态与制造业脱困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竞争力在于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三十余年来,得益于这两种资源的充分应用,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其必然带来自然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破坏、人身体与精神状况的恶化等恶果。不仅如此,长期寄生于廉价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盈利方式,会导致企业不思进取而难以创新,从而极大损害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在国外智能化制造业逐渐崛起的今天,我国制造业结构的转变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经济新常态”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指向,而产业结构转型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布局。在未来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将占据重要地位,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很显然,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大型制造业在盈利方式上耗费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是一种粗放盈利的模式,这样模式已经不适应国家发展目的的要求。提高工资、严守工时等劳动条件,缩小制造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盈利空间,促进一批制造企业转停并改,引导劳动者向服务业转移,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制造企业搬迁、破产的事件,正是产业结构转型的一种表现。
  制造业困境、产业转型与劳动条件问题是紧密联系的。劳动成本的提高有其必然性,制造企业通过规避劳动法律、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手段回避产业升级,其效果如扬汤止沸,其后果无异于抱薪救火了。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步入了转型期的新常态,包括富士康公司在内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应当也是事实,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所有的企业也都只能适应这样的新常态的环境,调整结构和管理模式。我们也能理解富士康公司等制造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家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必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困难绝对不是可以违反法律的充分且必要的理据。富士康公司的声明也表明了他们在“不断致力于提升工业自动化水平,努力让员工远离繁重、枯燥重复的工作岗位”。这是富士康公司识实务的态度是可以称道的,同时也自证了其员工繁重和枯燥重复工作强度的现实。他们正在努力的行为和措施不能代替他们有悖于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事实,也不能以此说明其违法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合理性。加大研发投入,革新生产技术,适应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基本趋势,以努力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取得领先地位,这是富士康等困境中的制造业企业在新常态中正确的选择。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