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未来:公证在“互联网+”下的发展趋势探讨/张鸣
摘要:“互联网+”概念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正式吹响了互联网机制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的号角。对公证行业而言,积极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审慎而坚定地设计可行的将传统公证的预防纠纷,维护社会诚信,确保交易安全等功能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方案,通过探索公证证明力数字化,尝试电子化公证等举措,打造全新的工作模式,完成公证服务品质的飞跃,扎实践行“让当事人获得高品质法律服务体验”的庄严承诺,是我们所有公证从业人员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互联网 公证 数字化 深度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概念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正式吹响了互联网机制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的号角。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其开放、透明、平等、高效等特征使其成为人类有史以来信息处理效率最高、成本负担最低的交流工具。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供、需方的信息得以在彼此之间高速渗透,信息流得以高效转化为生产力进而转变为社会财富,从而直接促使生产和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成果的深度融合,得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结构新常态,营造了崭新的社会财富创造环境。
对公证行业而言,积极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周密而慎重地设计公证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方案,将传统公证的预防民商事纠纷,控制信用风险,维护社会诚信,确保交易安全等功能以信息技术方式重新诠释。在公证互联网化的过程中,凭借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吸纳互联网的开放性精神,通过探索公证证明力数字化,尝试电子化公证等举措,打造全新的工作模式,完成公证服务品质的飞跃,扎实践行“让当事人获得高品质法律服务体验”的庄严承诺,是我们所有公证从业人员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二、认识“互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把整个世界连在了一起。”这句话真实的反映了互联网技术带给人们生产生活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甚至跨代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多模式、广渗透的新阶段,互联网平台已经从信息技术转为生产方式,从互动平台转为服务模式,从生产工具转为关键基础设施。
“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互联网+”将传统产业的生产、经营、交易等核心要素数字化后,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重构要素发生源,优化传统要素的流转路径,有效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帮助实体经济培育创新力和生产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来自社会各领域、各层级的数字化信息得以在互联网上自由、高速的传播和交流,并在社会供给和需求两端分别产生全新的增量,从而引导传统产业建立起有别于过往任何一种方式的全新的产业流程和商业模式。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