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六五”普法 工作特点及对策简析/徐凤林
“六五”普法工作已进入收官检查验收阶段,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依法治市战略,顺利启动“七五”普法,笔者随有关部门对“六五”普法工作进行了调研,撰文如下:
一、四个特点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政府以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为目标,以创建“法治城市”为载体,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强化领导、强化宣传、强化治理、强化保障,全民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得到普遍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不断提高。
特点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普法工作进一步规范
一是市委、市政府批转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城市建设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召开全市第十四次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把“六五”普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良好的普法工作格局。二是科学编制 “六五”普法规划,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年终考评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使普法目标任务更明确,措施更有力。三是强化普法机构建设,各乡镇(街)、各部门及企业建立依法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普法计划,将普法列入年终目标考核,形成上下联动的普法组织网络,确保了“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点二:强化宣传、丰富载体,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
一是抓好节日宣传。围绕“平安城市”、“法治城市”建设主题,开展“12.4”法治宣传日等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利用春节和“5•1”劳动节等重要节日、农民工集中返乡时机和“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周、“6•26”国际禁毒日等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二是抓好媒体宣传。电视台录制了《法律在心中》节目,广播电台开设《宋警官说交通》节目,积极参与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三是抓好艺术宣传。通过民间艺术书画展览、法制漫画、法制文艺剪纸、法制台历等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宣传。以农村“法治农家院”、“社区秧歌队”、“社区老年艺术团”为平台,自编自演了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类法制文艺节目,群众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特点三:抓住关键、突出特色,普法效果进一步凸显
一是结合法律进机关抓好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开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培训、党校法制培训,坚持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通过组织和举办法律知识考试,巩固和提高学法用法成效。 二是结合法律进学校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小手牵大手送法进学校”、“以案说法”、创建“法治示范校”、“百名律师进校园”和“百警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三是结合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抓好农民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针对农民土地、林地、宅基地和征地补偿、农民工外出打工拖欠工资、因工致伤致残引发的纠纷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四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整合律师、公证、普法教育等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以法律进企业、“法企结队”、举办培训班等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公证、普法培训、法律宣传、担当法律顾问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