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 工作特点及对策简析/徐凤林(2)
特点四:夯实基础、强化整治,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
一是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方面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提升了社会自治功能,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采取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做法,整合力量,深入开展依法治理专项整治活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三是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以“法律服务年”为载体,以“走进基层,服务民生”为核心,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六个一”活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协调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促进振兴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三个问题
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不强,普法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问题二:个别村屯地处偏远、住户分散,城镇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召集困难,集中学法难以落实,普法形式需要创新。
问题三:私营企业、工商业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还不到位,高危行业法制宣传教育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三、四点对策
对策一:围绕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普法的重要意义
要深刻认识“普法”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是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律素质的需要;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动振兴发展的需要。要认真总结全市“六五”普法工作经验,深入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普法体系建设,完善定期调度、分工负责、考评奖励、经费保障和监督检查机制,整合普法资源,强化普法措施,拓宽普法渠道,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上级检查验收,为顺利启动“七五”普法做好充分准备。
对策二:围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要深化“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抓好节日宣传、媒体宣传和法治艺术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千方百计将群众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到位,增强普法宣传吸引力和社会效果。搞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和学法用法考核,提升依法决策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夯实基层法治阵地建设,发挥普法讲师团和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特色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不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营造良好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