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从两个案例,谈特殊情形下工伤待遇的给付问题/张学伟
【案例研讨】从两个案例,谈特殊情形下工伤待遇的给付问题
作者:张学伟,江苏金华星律师事务所律师
案例一:
魏某生前系被申请人单位职工,2008年1月8日,申请人在被申请人单位工作过程中不慎受伤。2008年3月10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申请人受伤为因工受伤。2008年7月22日,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申请人伤情为捌级伤残,无生活自理障碍。2012年6月,魏某因病死亡。2013年3月,魏某的遗属向当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单位支付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被申请人辩称:魏某已经死亡,申请人不应当享受该待遇。
案例二:
案情与案例一基本相同,但增加一个情节,即: 2012年3月,魏某以被申请人单位长期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向被申请人单位提出了书面辞职。2012年6月,魏某因病死亡。2013年3月,魏某的遗属(申请人)向当地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被申请人单位支付其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被申请人辩称:魏某已经死亡,申请人不应当享受该待遇。
争议焦点:
上述两个案例的争议焦点相同,均为:魏某死亡后,其家属是否可以享受魏某因工受伤产生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待遇?
分歧:
第一种意见:工伤保险待遇系魏某生前的民事权利。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针对工伤职工的伤残将来在医疗的补助,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是针对工伤职工因伤残造成就业能力减弱所给予的补助,均具有人身专属性。当工伤职工死亡后,这些具有人身专属性质的补助将失去意义。工伤保险立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到事故伤害的职工,而魏某的遗属显然没有受到事故伤害,不能成为受益主体。因此当工伤职工死亡后,不论之前其是否提出过解除劳动关系,该两金的享受权利都随之消失。如果上述两个案例中仍把魏某作为受偿主体,则会出现一个已经死亡的人仍在享受就业补助、医疗补助的窘境,于情不通,于理不合。
第二种意见:应根据具体案情不同而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系修订前条例——笔者注)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从此规定来看,如果工伤职工在死亡前已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可以将该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视为职工生前的合法财产性权利,根据《继承法》第2条之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因此,可由其遗属继承;反之,像案例一中魏某在死亡之前未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该种权利尚未产生,故其遗属不能继承该部分工伤待遇。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