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徐凤林(2)
二、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强化实战功能,完善治安形势研判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部门联动和区域协作机制、实战指挥和督查评比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二要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优化防控力量布局,编织多层次治安防控网,打造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加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力度,搞好“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合,构筑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三要完善市、乡、村三级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整合调解资源,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四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协作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良好氛围。五要建立健全宣传舆论工作机制,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大力褒奖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弘扬社会正气,为平安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六要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机制,加强基层、夯实基础,全面提高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三、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努力实现社会善治
一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禁毒扫黄等专项行动,整治治安突出问题,做到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打击紧密结合,切实提高“严打”整治斗争实效。二要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发挥信访、调解组织作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或酿成群体性事故。三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要害部位、特种行业、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特殊群体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安全生产长效监管与集中整治,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四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五要搞好社区矫正、社区禁毒工作;抓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做好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六要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活动,加强法治和道德教育,统筹运用经济调节、行政管理、法律规范、道德教化、心理疏导手段,做好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措施,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七要学习借鉴江西南昌综治创新工作经验,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村)、平安企业、平安校园活动,提高平安创建质量,扩大覆盖面,提升平安建设信息化水平,巩固和扩大平安创建成果。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