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PPP那些事 | 搞点DBO好不好?/李继忠(2)

PPP是一场婚姻而不是婚礼。世俗的婚姻生活肯定要同油盐酱醋茶打交道,这肯定需要经济基础的,何况要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也是需要有经济投入的。

公众号《建设工程PPP争议解决FIDIC合同》,公众号:lijizhong_007_007


三、丁博士关于“以融资为导向的PPP是不可持续的”的观点

丁博士指出,关于PPP项目额融资具体由谁来承担,是目前我们国家推进PPP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毫无疑问,PPP项目的融资责任当然在PPP项目公司,也就是说主要责任是社会资本方承担。实际上,在现实情况下,由于银行信贷政策和资本市场的现状,往往导致社会资本方的融资成本与政府相比高了不少,这也变相加大了政府项目的融资成本和负债压力。因此,若引伸这个问题,就涉及到PPP项目融资,怎样做才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的问题。

从我国近三年多推广和运用PPP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面上大量推广的某些领域的PPP运作模式,如轨道交通和地铁类PPP项目,到推进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局部小的污水处理项目,如果认真回顾一下,你就会发现其中我们做了很多物不所值的项目。其中政府融资成本的增加、项目实施效率的降低是最大的物不所值所在。因此,我要说,当前以融资为导向的PPP就是最大的物不所值,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为什么说以融资为导向的PPP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呢?

首先,从政府项目投资角度来讲,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政府项目投资成本的最小化和项目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的最大化。如果违背之一基本的量化指标还怎么能够谈得上PPP项目的物有所值。

其次从PPP项目运作的机理来看,改变传统的政府统建、统管模式,就是要达到政府项目通过PPP运作,实现政府投资和项目运营效率的最大化目标。而当前在国家对上述领域,如果具有特殊的信贷支持和金融优惠政策的情况下,由社会资本方负责融资事务,显然就不是最有效率也是物不所值的,最起码在融资这个环节不是。

第三,在整个PPP项目推进过程中,无论是从政府采购社会资本方、进行PPP项目融资、工程建设以及后续的运营管理,现在很多环节也都难以体现物有所值的精神。其中在采购社会资本方中的个性定制变相指定、设置门槛有意排斥、粉饰业绩暗箱操作,甚至中介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串通一气,变相抬高工程造价,谋取不当利益等等,其实早已将PPP项目物有所值的运作理念,抛到了九霄云外。因此,我们在大规模推广运用PPP模式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忘初心,从提高PPP项目的政府投资效率和运营效率出发,回归到PPP模式的本质内涵,从物有所值这个核心点展开思考,如何进行PPP项目融资以降低政府融资成本。如何选择社会资本方,以最大限度提高投资效率和运营、管理效率。如何可持续的实施好PPP项目的运营和维护,以保证PPP项目在一个完整的合作周期内,稳定和持续的提供好公共产品和服务等等。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