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评德日刑法理论之缺陷/肖佑良(9)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中,张明楷教授重点论述了偶然防卫。偶然防卫行为的性质,张明楷教授例举了德日刑法理论界的五种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服谁。其中,行为无价值论有二种观点,一种故意杀人既遂的,一种故意杀人未遂的;结果无价值论有三种观点,一种故意杀人未遂的,一种故意杀人未遂(自我救助型偶然防卫)或者正当防卫(紧急救助型偶然防卫),一种是无罪。张明楷教授在结果无价值论阵营中持无罪的立场。为了反驳其他四种观点的不妥当,证明无罪观点唯一正确,张教授花了大量篇幅来进行论述。众多楷迷们看了张教授的论述,不少人是五体投地,心悦诚服,忍不住要为他们楷哥的酣畅淋漓的高论喝彩。然而,这些论述是没有学术价值的。只要三两句话,无罪的观点就会被驳倒。假如张教授无罪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把被害人当时处于不法侵害他人的地位,修改为处于防卫人的地位,正欲保护其他被不法侵害的人,偶然防卫人同样把被害人打死了。对此按照张教授的逻辑,必然会认定偶然防卫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这样一来,偶然防卫人是故意杀人罪还是无罪,完全取决于被害人是在作恶还是在行善。这难道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么?实际上,无罪的观点,其他犯罪未遂的观点,如前所述,都是结果(法益衡量的范畴)被扩大化的产物,都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这本《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没有参考价值。首先,张明楷教授崇拜日本的刑法理论,认为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引起法益侵害及其危险(结果无价值)就是刑法禁止的对象,违法性的实质就是引起结果无价值。这种观点,片面强调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忽视民法与行政法的法益保护功能,走向了极端。其次,张明楷教授的所谓实质解释,是不受形式解释约束的,同样走向了极端。尽管张教授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必然损害其他方面。但是张教授常常没有贯彻下去,他的许多实质解释都不受形式的约束,犹如脱缰的野马。我国实行教育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的刑事政策,也就是大民法小刑法的调整格局,刑罚的矛头只对准社会危害性最突出最典型的行为类型。例如,故意毁坏财物罪,我国立法只打击毁灭财物与损坏财物(报废,无法再使用)这两种社会危害性最典型最突出的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这两种行为都造成了整体社会总量财富的减少。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具有法益侵害及其危险(结果无价值)的情形,例如放飞笼中鸟、将钻戒扔入大海、大多数侵犯财产性利益的情形等等,因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少,有其他救济渠道,我国都没有纳入刑法调整的范畴。可是,张教授不顾我国刑事政策和立法现实,认为只要有法益侵害及其危险,就是刑罚禁止的对象,脱离了我国国情,其刑法学思想深陷极端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这预示了张明楷教授出版的系列刑法学教材,包括最新的第五版,存在结构性的重大缺陷。读者务必小心谨慎,保持警惕心。如果看清楚了张明楷教授的刑法思维走极端的本质,那么他的那些匪夷所思的观点,完全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的。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