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张喜亮(4)
——创新支部书记选拔方式和畅通进步发展的渠道。支部书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带头人。选拔政治强、业务精、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担任支部书记。创新支部书记选拔方式,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破除陈旧习惯,积极探索公推直选、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优秀党员任职支部书记岗位。党支部书记必须树立对党的经济事业的忠诚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党员和群众服务,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性原则,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党支部书记与经营管理干部岗位轮换机制,定期开展党建知识、管理理论、法律法规和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拓宽党建工作思路。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要做到三个“定期”即:定期召开支部书记例会,沟通情况、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明确思路,查找不足,改进工作;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定课题、定任务、压担子,培养、锻炼基层党支部书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开展支部书记履职考核,突出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量化考核。畅通进步发展的渠道,建立和完善党支部书记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把那些在基层实践中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贤将良才大胆地提拔到企业负责人岗位,保持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把好党员入口关优化党员队伍。发展党员要严把质量关,必须达到了思想入党的标准,才能在组织上入党,摒弃追求发展党员数量的错误“党绩”观,对党内堕落分子必须采取果断的组织处理措施,绝不姑息养奸。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重视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升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促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障入党积极分子数量和质量。党支部委员调查和了解党员的工作状况,分析和研究党员的思想状况,把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融于对党员的关爱和理解之中,注重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实际效果,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加强对党员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知识的培训教育,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摒弃“三化”创新党支部工作方式。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必须摒弃行政化、市场化和庸俗化的错误观念。行政化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组织上下级关系上,仅仅是上传下达的应声虫,对发现上级工作中的问题,麻木不仁,对本单位实际工作不闻不问;另一个是“唯官论”,对职务高是党员唯唯诺诺,任凭领导一言堂。市场化倾向主要表现是以权力和利益为交换,以积极入党和积极表现获得官职和利益,都属于市场化的倾向。庸俗化则更多地表现为组织生活娱乐化,以看电影、搞旅游、大联欢等活动取代组织生活。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要严肃组织生活、探索工作规律、完善组织制度。制定严谨的各项制度,确保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对实践证明有效的制度要进行总结并坚持,在企业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也适时调整和完善工作制度。研究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规律,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工作实际,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事事有标准、有考核、有落实。基层党组织必须注意加强党风建设和党员作风修养培育工作,注重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素质,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组织纪律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防止和反对以权谋私等行为,保持领导班子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