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UCP500下开证行的有效拒付/贾浩(12)
而信用证下的禁止翻供,则指在一份信用证或多份信用证下曾经或多次接受过某一不符点,便不能对该不符点拒付。那么,信用证下是否适用禁止翻供原则呢?先来看看ICC的观点:
ICCR267中ICC分析,对一套不符单据的接受并不意味着所有提交的具有同样问题的其他单据也将被自动接受。这一问题应由当地法律决定。
ICCR270中ICC认为,此事涉及到开创一个先例的问题。UCP500对此未作表态。银行界通常的态度是不能开此先例。因为尽管从单据的角度来看,表面情况可能一致,但每次交易(即每份信用证或信用证的每次支款)和前次是相互独立,互不约束,是全新的开始。一旦这样的争议提交到法院,还应该考虑一些信用证以外的因素。
ICC535 CASE9中,ICC谈到不同法院有不同的裁决和观点。有的法院裁决银行的做法应一致,否则原先对此种做法抱信任态度的受益人会受到伤害;有的法院认为,对熟悉跟单信用证适用法律及商业惯例的银行而言,其有权要求与信用证规定完全一致;还有的法院指出,银行不能任意原则哪些业务必须符合信用证要求才能付款,哪些业务又不需要。如果银行决定以后的业务仍然必须要和信用证要求一致,其必须将此意及时传递给受益人。
ICCR332中,ICC作出结论:除非当地法律另有规定,银行以前曾接受有不符点的单据(不论是由于申请人的同意还是根据其自行决断)的事实,并不意味其必须接受以后提交的单据中类似的不符点。
ISP98 Subrule3.07(C)对此则有明确规定,对一次不符提示的承付,不论有无不符点通知,并不意味着放弃该备用证对其它提示的要求。The Official Commentary On The ISP对该款的解释中指出,该款肯定了信用证业务的一个原则,即对提示的不当承付,不论有无将不符点通知给受益人,不能构成对该不符点的放弃。因为每次提示都是单独的,备用证明确的条款赫然纸上,不能因开证人对前次提示的行为而改变。
而参考美国法院的一些判例,如Banco General Runinahui, S.A. v. Citibank International &R.M. Wade & Co. 97 F.3d 480 (11th Cir. 1996)USA;North American Foreign Trading Corp. v. Chiao Tung Bank No. 95 Civ. 5189 (LBS), 1997 U.S. Dist. LEXIS 5142 (S.D.N.Y. 18 April 1997);Bangkok Best Manufacturing Co. v. The Park Avenue Bank No. 6009-40/95, (N.Y. Sup. Ct. 21 February 1997);Robalen v. Generale De Banque SA, Brussels1999 U.S. Dist. LEXIS 13775 (S.D.N.Y.) [U.S.A.];Knic Knac Agencies v. Masterpiece Apparel1999 WL 156379 (S.D.N.Y. March 22, 1999) [U.S.A.],法院都充分认识到信用证业务的独特性,即银行只审核单据是否与信用证条款相符,而不去参考具体的贸易合同及交易过程,对不符单据的承付,并不能表明下一次对相同不符点的放弃,每一次审核单据的标准仍然是单据是否与信用证完全一致。并且考虑到,如果法院允许执行信用证的一方在未提交相符单据的情况下仍能得以承付,这将极大地损害信用证的使用性,因为使用信用证就是依赖它的要求单证一致的原则。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