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音乐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若干法律问题/熊永文(8)
因为侵权行为和后果的有关证据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往往因法律依据不足而很难计算赔偿标准,损害赔偿的确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各地法院的认识和作法也不尽相同,有赔偿全部经济损失的,有赔偿直接损失的,有赔偿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而支出的调查费和律师费的,有赔偿权利人精神损害的,有对侵权人进行惩罚性赔偿的。损害赔偿额的确定同证据息息相关。赔偿标准的认识不一,对证据的要求不一。我们认为音乐著作权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对于无证据或者证据不足证明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获利数额时,由法官依靠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审判经验采取自由裁量权,在法律限定的定额赔偿幅度内确定赔偿数额并且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3、证明好乐迪量贩侵权行为和侵权后果具有因果关系。通常来看发生了侵权行为必然会造成侵权的后果,但是是否就必然构成因果关系则必须根据案件证据情况来认定,如原告提交了被告发生放映行为的证据是否可以表明就是属于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是否有证据表明被告使用原告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如果排除了合理使用而侵犯了原告著作权则属于侵权行为,只要发生了侵权行为则必然造成损害原告著作权的法律后果,至于这种后果的损害程度和范围只是属于认定侵权后果的情节而已。如成都好乐迪量贩实施了点播放映郑秀文的两首歌的行为,但是原告还必须进一步提交充分证明这种行为侵犯了原告著作权属于侵权行为的证据,而被告作为抗辩理由之一,如果认为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合理使用则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证明。
因此,我们认为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因为证据的特点和证据制度的不完善,对于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担和归责原则的认识差异,往往发生存在是否构成侵权,侵权损害后果如何计算和确认等争议。
六、音乐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几个抗辩理由
1、无过失抗辩
一般来讲,被诉侵权行为人既无侵害的故意,也无过失而造成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如采用的作品已经进入公知领域部享有著作权,如侵权人本身不具有过错。根据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在侵权人不知或者不应知自己的行为属侵权行为时,可以责令行为人返还所 得利润或支付法定赔偿额,或者二者并处。这是不当得利所形成的民事责任。
2、共同侵权行为抗辩
音乐著作权案件中,著作权所包含的各项权利,都有独立的权利内涵,在此过程中虽然每一个权利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权利请求,但音乐著作权侵权往往是因多数人在不同的阶段所形成的侵权行为。这些主体的行为具有客观关联性,主观方面具有故意,应当共同承担连带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总共12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