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程序中的逻辑基本规律的运用/冯兴吾(4)
四、运用逻辑基本规律应注意的问题
1、同一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才能起作用
如果对象、方面、时间变了,即不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发生了变化,这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如“赵某未婚,因为赵某于1990年7月5日与其妻子李某经安徽省宣州市人民法院判决离婚。2003年10月24日赵某结婚,因为赵某与张某在宣城市宣州区婚姻登记中心办理结婚登记。”“赵某未婚”和“赵某结婚”反映的对象都是“赵某”,但反映的对象所处的时间却不同,即“1990年7月5日”与“2003年10月24日”。尽管命题发生了变化,却没有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同样,对同一对象若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也可以作出两个不同的命题。这也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如“王强申请办理学历公证,王强是申请人”和“在担保借款合同中,借款人李某与中国农业银行宣城分行鳌峰路支行签订了借款合同,王强是保证人”即两个命题中,“王强是申请人”、“王强是保证人”是从申请人、保证人两个不同方面所作出的命题。由此可见,同一律只能在同一时间反映同一对象的同一方面的情况,否则,不发生作用。
2、同一律只是逻辑的规律,其作用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
同一律不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其作用是保证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果把同一律解释为客观事物本身永远保持同一,那么就是形而上学对同一律的歪曲。
3、矛盾律只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才起作用
如果人们仍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或不方面作出相互矛盾的论断,并不违反矛盾律的要求。如“陈某在2000年前,遵纪守法,没有发现有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陈某未曾受刑事处分。但是2000年后,陈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国家财产,数额巨大,触犯了法律、被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刑,因此,陈某受过刑事处分。”“陈某未曾受刑事处分”和“陈某受过刑事处分”是在不同时间内作出的判断,因而不构成逻辑矛盾,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4、矛盾律本身不能解决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为真,或到底哪一个为假的问题。但是,当已知一个为真时,就可以知道另一个肯定为假。
5、矛盾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具有无矛盾性
矛盾律只排除逻辑矛盾,而并不能否认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公证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逻辑矛盾是主观思维形式结构的混乱,因此,不能把二者混淆,必须严格区分开来。
6、排中律本身不能解决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有没有一个为假,或到底哪一个为真的问题。但是,当已知其中一个为假时,根据排中律就可推知另一个必为真。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