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法律意识领域的阻却性因素/武志国(8)
注释:
①[美]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之《序》,张国清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②严存生:《略论法制观念的现代化》,载于《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第197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俄]B•B•拉扎列夫主编:《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第182页,王哲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④王云霞:《东方法律改革比较研究》,第12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⑤这里的法律意识领域的助推性因素是恰好与法律意识领域阻却性因素相反对应的。
⑥[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家海译,载于梁慧星主编的《民商法研究》第2卷,第22页,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
⑦路径依赖在社会学中是走惯了一条路以后容易再走这条路,一种行为惯性的表现。
⑧是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七一”重要讲话时提出的概念。
⑨田霍卿等著:《内耗论》,第19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资料:
<1>公丕祥主编:《法理学》,复旦大学2002年版。
<2>公丕祥主编:《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3>吕世伦、文正邦主编:《法哲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黄竹胜主编:《法学论文写作》,第54页,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陈焱:《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葛洪义:《法律与理性——法的现代性问题解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王海涛:《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载于《政法论坛》2000年第5期。
<8>房宁等编:《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赵林著:《告别洪荒——人类文明的演进》,东方文化中心1998年版。
<10>阎志民:《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版。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