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依法才能合规——浅析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范满双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法律主体的作为及不作为,而对企业产生负面法律责任或后果的可能性。增强企业法律风险意识是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备法律意识的企业才能够意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才能意识到法律风险的可怕性与毁灭性。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危害性
法律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守法者是维护合法权益的盾牌,对于违法者则是追究问责的利刃。当企业实施的行为(包括不作为)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时,其必然面临受到法律处罚问责的可能,甚至会受到刑事处罚。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设立、运营、终止的整个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隐蔽性。对于企业而言,法律风险之毁灭性大于商业风险,其带来的结果极有可能是致命性的,当法律风险转化为法律危机时,企业往往需要付出难以估量、难以掌控的沉重代价,轻则财产受损,重则企业倒闭、企业家牢狱加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日趋完善,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将面临更多的风险,此时更加需要企业家高瞻远瞩、居安思危、止息事端,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需要企业建立自己的法律团队,建立健全企业现代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及根源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
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违法风险,这是法律风险中最常见的形式。一般而言,企业存在的违法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情形一:企业明知行为(或不作为)是违法的,但因为违法成本不高,或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较低,而企业获得的利益较大,故而企业抱有侥幸心理;
情形二:企业行为(或不作为)无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违法或合法,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介于合法与违法的中间地带,企业打“擦边球”,希望突破法律限制另辟蹊径以获取更多利益;
情形三:企业不知晓法律法规或政府规章文件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行为(或不作为)是否存在违法风险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或想当然的认为必然是合法的。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根源
综合分析,对于前两种情形,企业特别是企业家应该是进行了风险评估的,而之所以甘于冒险无非是为了获利,这往往取决于企业家的法律意识和风险偏好,在法治不健全的情况下或许还有一定的灰度空间,但随着国家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违法成本必然会越来越大,企业违法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必然会越来越高。第三种情形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不愿付出研究、了解法律的成本或者企业忽视了“企业欲动、法律先行”的准则,企业只是少支出了微薄的成本,获利其实很小,违法风险却相当大。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