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加强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的理性思考/龚福业
加强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的理性思考
天津市公安局宁河分局 龚福业

警察职业保障是人民警察依法从事公共安全活动中享有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确保警察权利实现的制度保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警察正当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日益凸显。笔者在调研时感觉基层一线民警由于面临的职业风险加大,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尤其是派出所民警在这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派出所作为综合性作战实体,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在新形势下加强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公安宁河分局实际,就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治安形势发展对警力增长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的体制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近年来宁河县社会治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宁河分局芦台派出所为例,2015年至2017年,辖区现住人口由8.6万余人增至9.5万余人,流动人口由6000余人增至1.7万余人。各类企业及餐饮、洗浴、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由900家增至1230余家,接处警数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9.3%的速度增至10621起,治安案件以平均每年递增26%的速度增至1097起,刑事案件以平均每年递增39.6%的速度增至844起,这些变化使派出所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派出所的警力相对不足,仍以芦台派出所为例,2010年至2013年增补的警力与退休的相抵,由47人降为45人,平均每名责任区民警要管理6900余常住人口,管理100余家企业、餐饮业和娱乐场所。派出所平均每年查处刑事案件250起、治安案件近500起。此外派出所还要承担调解纠纷、巡逻布控、专项行动、接待群众以及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任务。一些农村地区派出所的警力紧张问题也很严重,东棘坨派出所共有警力9名,辖区面积164平方公里,有42个自然村,距离派出所最远的村27公里,开车出警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些执法活动中严重超负荷问题,是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难以解脱的困境。
(二)人民群众对派出所的需求与派出所面临的实际“难题”之间的矛盾,是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的机制性障碍。近年来,一些棘手问题一直困扰着派出所。一是民事纠纷调解难。2010年至2013年,宁河分局共调解民事纠纷6.4万余起,相当于每位派出所民警每天要处理0.23起纠纷,110报警中民事纠纷警情占48.6%,这些民事纠纷少则需要两到三次的调解,多则需要历时几年时间,牵涉了派出所民警的大量精力,且极易引发上访,分局信访案件中因民事纠纷而引发的案件占60%。二是群体性上访事件处置难。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县上访事件370多起,其中集访人数最多的有数十人,有97起群众性事件出现了复访,每年派出所都要出动警力1400余人次参与处置。三是外来人员的管理难。近年来,宁河县外来人口的数量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3年,年均以57.5%的速度增长,最高峰已达到8.2万余人,在被处理的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员占了40%,其中“两抢”、“两盗”犯罪嫌疑人中外来人员占了近60%,寻衅滋事案件中涉及外来人员的案件占了15%。由于派出所民警长年处于重负之中,许多民警身心憔悴,这是派出所民警职业保障难以逾越的障碍。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