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警察职业保障工作的基础建设/龚福业
试论警察职业保障工作的基础建设
天津市公安局宁河分局 龚福业
警察职业保障是人民警察依法从事公共安全活动中享有的各项权利不受侵害,确保警察权实现的制度保护。有效实行这一保障制度,必须从殊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完善各种制度,才能确保广大民警在充分的职业保障下,依法公正地行使执法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警察正当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日益凸显,基层一线民警由于面临的职业风险加大,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笔者认为,要有效的推动警察的职业保障工作有效的实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民警的心理压力,这是警察职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民警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因素
受历史、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来自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长期积累沉淀于警营内,长期困扰着奋战在一线的民警,使大多数民警受着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等疾病的困扰,使大多数民警长期经受着精神压力的困扰,处在亚健康状态,有的人无法排解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自杀,使自己的生命走到人生尽头。具体分析民警产生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造成了民警心理的失衡。警务重、情况杂、突发性强,不可预期性的因素多,非警务活动日渐增多的条件下,经常性、高强度的加班作业,周末常常得不到休息,一周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法定时间,8小时之外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民警产生了身心疲惫的感觉,对待困难有畏难情绪,各别民警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工作热情。缺少了对家庭的照顾,对于家庭总处于亏欠的状态,有一种负疚感。
二是民警心理压力大,精神压力大。当前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尤其是针对当前队伍管理日趋严格,各项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和现实执法环境的改变,使一些民警难以适应。主要原因是一些民警对从严治警的大气候认识不够,对当前由管理型变服务型转型时期的公安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彻底转变,各项素质没有及时提高,凭老经验、老观念办事,思想僵化,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与时俱进,导致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工作造成被动。行动上的表现就是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情绪和倾向,认为“平平安安就是目标”、“干活多出事多,不干活不出事”。
三是基层政治待遇难落实困扰民警工作的开展。有的民警认为机关的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尤其是政治待遇与机关相比,晋升空间相对较小,基层民警职级晋升缓慢。由于晋职前途渺茫,拼搏争先的劲头明显减弱,导致有的民警不安心工作。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