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李长春(9)
参考文献 :
[1][意]彼得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教科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
[2][意]莫诺·卡佩莱蒂编,刘俊祥等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Z],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3]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
[4]何文燕、陈刚、廖永安主编:《硕士论丛·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辑)[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5]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法理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29页。
[6]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J],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
[7]韩志红、阮大强著:《新型诉讼——经济法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M],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242页。
[8]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展史》[Z],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9]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J],载[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9期。
[10]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M],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
[11]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J],载[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9年第9期。
[12][意]莫诺·卡佩莱蒂编、刘俊华等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Z],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3][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新版)[M],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以下。
[14]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M],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15]王甲乙:《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J],载《民事诉讼之研讨》(六),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版。
[16]王甲乙:《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J],载《民事诉讼之研讨》(六),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版。
[17]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讼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202页。
[18]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以下。
[19]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