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贯彻《森林法》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几点对策/徐凤林(2)
对策二、深化林业改革,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要创新国土绿化机制,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产权模式,拓展集体林经营权权能,健全林权流转和抵押贷款制度,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二要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森林资源责任制,构筑市、乡、村三级林政管理网络,探索实行林长制,加强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完善林政管理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公安、林业、乡镇街、村民委员会互相配合,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要推进林业产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大对拉法山、红叶谷、老爷岭、冰湖沟等旅游景区建设和监管力度,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四要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开展规范林业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五要建立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协作配合、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对涉林案件快侦快破,快审快结,形成有效震慑,维护法律权威。六要加强林业站、木材检查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内部监督,严格执行投诉举报、内部通报、警示戒勉等监督制度,纠正不当执法行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林业干部队伍。七要建立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检察、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常态化监督机制,严肃查处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罚代刑等越权滥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八要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机构建设,建立森林扑火受伤人员风险基金救助机制,全力做好医疗、抚恤工作。九要推动实施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完善基础网络设施,抓好生态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实现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
对策三、强化林政管理,确保森林资源永续利用
一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营林为基础,鼓励封山育林,培育森林资源,搞好“退耕还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对“裸露山地”进行复绿,实现森林永续利用。二要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落实采伐限额、现场监伐制度,依法核发采伐许可证,采育结合,规范林地管理。加大造林项目争取力度,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三要开展森林保护专项打击行动,依法查处无证运输和盗运、盗伐木材、森林火灾等涉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开荒、毁林采矿、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和惩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处理保护野生动物与保护农民利益的矛盾,让人民群众共护共享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四要加强森林消防应急队伍和乡镇半专业化森林消防应急分队标准化建设,制定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完善森林防火机制,开展森林扑火常态化演练,提升火灾扑救能力,实施防火林道和防火隔离带,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五要加大森林防火、扑救经费投入,更新防火设备设施,划定护林责任区,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确保护林员补助制度落实到位。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