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PPP项目操作流程的40个环节简述/焦保宏(11)
33、总投资确认
在PPP项目建设、初期运营过程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总投资额的认定”,也就是说,对项目全部投入资金或实物价值的认定值,它是政府未来给社会资本方支付运营补贴或服务费用的基准值,PPP项目总投资一般包括建设总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而项目建设总投资是整个项目总投资的重中之重,可以说项目建设总投资的估算额直接影响着对项目总投资的确定。
PPP项目不属于《审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包括: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因此,不应以政府审计作为认定项目投资额的依据。
但当前,跟踪审计已成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最为主要的审计方式,不少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与PPP项目合同的平等民事主体法律关系的性质不大相符。建议在PPP项目合同中约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出具的结果数额为准确认投资总额。
34、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包括验收、试运行、结算等等工作。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合格才可进行竣工结算,该环节中,项目公司组织审核单位与施工单位核对工程结算,核对确定后三方签字确定结算,同时根据PPP合同约定邀请实施机构等政府相关方参与。
应该注意的是“建设成本应与绩效挂钩”,财政部《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文)提出“通过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获得回报,但未建立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的PPP项目不得入库”,“项目建设成本不参与绩效考核,或实际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部分占比不足30%,固化政府支出责任的PPP项目不得入库”。因此,PPP项目的建设成本最低30%必须参与绩效考核,以防止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的固化。
PPP项目建设期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通常包括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现场协调等。
35、正式运营
建设期结束后就开始正式运营了,对于项目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可以获得收入了,收入主要来自两种途径,一种是政府付费,另一种是使用者付费,还有一些经营性的收益,包括获得股权投资回报。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