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楼杰科(7)
由此产生的另一后果是教育改造的弱化。原本监狱的一切活动应该以教育改造为中心,即使生产活动也只是为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在经济社会中这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经济利益所取代,也就是劳动得到了加强。即劳动创造经济利益为中心,而教育改造被形式化了。可以设想,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得到发展,那么教育改造在将来必定完全会被劳动创造经济利益的驱动所替代,教育改造就连形式化的资格也会被最终取消。因此,最终颠覆的是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中,如果没有一种社会政策机制制约经济利益这一监狱企业追求的目标,那么劳动改造的强化与教育改造的弱化都是必然的,也就是说现代刑罚目的的实现也必将被异化。这一社会政策机制在当前中国的监狱体制改革中就是监企分开。

五、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
现代刑罚目的必然要求监狱必须把教育改造摆在中心位置。监狱一切工作的重心是如何做好教育改造,以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由于现实状况是劳动改造被置于中心位置,而教育改造在经济利益面前被迫退居次要位置,甚至于尽占可怜的比例。鉴于这种情况,为在根本上实现现代刑罚的主要目的,就有必要重塑经济社会中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重新把教育改造置于中心位置,把经济利益追求放在次要位置。
监企分开是现今监狱体制改革的关键。监企分开实际上是把监狱的刑罚执行功能与经济职能分开。换言之,还监狱本来的面目——国家的刑罚执行机构,把创造经济利润的功能剥离出来。原属监狱的企业脱离监狱的管理后,可以成立监狱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有其统一管理。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监企分开在根本上把监狱及其管理人员从原来高度追求经济效益的主观态度转变到教育罪犯为主上来。因为监企分开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监狱及其管理人员的直接利益挂钩。这样一来,监狱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繁重的经济劳动中解放出来,相应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教育罪犯上。
在法律和政策上加大支持教育改造的力度。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构的监狱,应该已此为契机,把握依法治国的实质与宗旨,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文明、合理治监。这不仅是对所有罪犯的要求,主要的是对全体监狱管理人员提出的根本要求。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文明的法治国家,看看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情况就会一目了然。如果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情况相当文明,合理,并且在法律的范围内实施,这个国家的刑罚执行者是文明、依法办事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状况是法治的;反之则不然。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法制,不仅包括与监狱管理工作直接有关的法律(如监狱法),还包括一些调整社会其他关系也适用于监狱的法律(如民事法律)。其次,组建一支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和监狱管理工作知识的执法队伍。因为再好的法律也需人执行。没有专业素质的执法队伍就不会有专业的执法。最后,必须加强对执法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文明的执法观,不使法律流于形式。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