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博论经|供给侧改革下:劳动力发展前景分析/周莫龙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无人区及攻坚区,三大产业相继进入结构调整,该如何调整?方向在哪里?都是值得深思的,那么本文将从三大产业调整的前景做一个初步分析的尝试,希望能够打开一个缺口,来窥探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已经做出了一个宏观的论述,即国家经济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三大产业(选取农业、工业、服务业为视点)的供给侧改革,来剥析劳动力发展的前景:
一、农业改革下的劳动力发展前景
1.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将是我国核心问题,如果粮食问题受制于人,那么国家将无法谈论复兴,因此我党与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连续多年开年的一号文件都与农业紧密相关。我国农业的现状:山区丘陵多,平原面积小,平原多数集中在干旱区,多雨湿润区平原土地明显不够,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受限,产量受到严重制约。
2.虽然国内有众多学者专家提出了在南方推广多层次一个种植操作,并且也取到了十分有效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稳定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初步的农副产品已经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的需求,这就给我们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多种植品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该如何解决这问题?是摆在所有学者专家面前的一个紧迫性问题。有学者和专家提出农副产品要走深加工的高附加值路线,这个提议在一段时期内是解决需求与供应的好方法,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从哪里来找人?
3.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农村的人口,尤其是农村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流向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那么第一产业留下的劳动力就只有妇孺老群体,这样的话,是没办法推进的,也就是说这样的劳动力结构是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进入信息化社会后,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目前非平原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离信息化的要求还有河大差距,这体现在:对于市场信息的捕捉,对消费者需求的跟进,本身种植及深加工技术的升级等,都存在巨大差距。
4.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消费者所需要的是绿色、环保、健康的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附加产品,而我国目前能提供的离这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那么这对农业就业就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需要新型农民,这批人需要具备的理念:绿色、环保、健康。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