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律所应当具备的四大特征/陈召利
未来律所应当具备的四大特征
作者:陈召利,江苏云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首发:中国律师网
有人说,律师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
“一名律师即是一个律所”,这是中国大多数律师的执业现状。
一名律师既要精通各类业务,又要善于营销管理,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疲于奔命。
理查德?萨斯坎德在《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一书中提到,法律职业正面临三大挑战:事多钱少、执业泛化、信息技术。
同样面临这些挑战,中国律师怎么办?
其实,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早已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分工,分工越细,效率越高。但是,法律职业如何实现分工?是仅仅按照专业领域或者行业领域进行分工就可以了吗?
我想不仅仅如此。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律师应当回归本位——做名副其实的法律专家,而把市场营销归还于营销专家,将律所管理归还于管理专家。
因此,我理想的律所应当具备四大特征:
一、整所拥有一个或者多个专业律师团队。
法律职业的分工,首要前提就是实现律师执业的专业化。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个人最多只能精通法律体系的冰山一角,没人敢说什么都懂。分工是律师执业的必然选择,其结果必然产生专业化。专业化是律师的安身立命之本。
法律职业普遍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但是,个人英雄主义永远抵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律师事务所的基本单元应当是律师团队而非律师个人,每个专业律师团队内部同样需要分工(详见特征二)。每个专业律师团队拥有相对固定的专业定位,不同专业律师团队的专业定位并不交叉或者重叠,彼此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单独或者共同为客户提供法律解决方案,最终形成整所的竞争优势。
二、每个专业律师团队中,一流的律师负责研发业务和产品,二流的律师以及法律人工智能负责提供法律服务。
法律人往往过于强调法律服务的人身属性而固步自封,认为律师职业不具有可复制性,难以传承。事实上,真正需要量身定制的法律工作远没有那么多,法律行业与其他行业并无本质不同。绝大数时候,律师们被要求解决的问题与他们过去处理过的问题高度相似,诸多法律服务完全可以实现标准化、流程化。这需要每个专业律师团队内部进行分工,将最优质的资源(一流的律师)用于研发法律业务和产品,实现法律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确保最优秀的律师的专业能力具备可复制性,进而转变为一个团队的专业能力,日积月累,实现传承,确保法律服务质量稳定,不因人而异,最终形成规模化。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