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的十二条修改建议/陈召利(5)
1.七、关于第一百二十九条
第一百二十九条:“实行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或者出让土地经营权。出让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修改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修改理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但是,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性质究竟为债权性质还是物权性质,不无疑问。笔者认为,土地经营权完全可以通过现行法律有关租赁的法律规定予以规范,应属于债权性质,没有必要将其创设为一个新的物权种类。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本条规定的流转方式不全面,用语不规范,建议恢复《物权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的条文内容。“土地经营权”的表述不规范,应统一为“土地承包经营权”。
1.八、关于第一百三十条
第一百三十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或者出让土地经营权,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修改建议】
“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修改理由】
1.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流转方式不包括“出让”,看不出出让与转让的差别在哪里。
2. “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与外延并无实质差异,没有必要另行创设一种物权——“土地经营权”,应统一为“土地承包经营权”。
1.九、关于第一百三十一条
第一百三十一条:“土地经营权人有权根据合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 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
【修改建议】
删除本条。
【修改理由】
“土地经营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与外延并无实质差异,没有必要另行创设一种物权——“土地经营权”,应统一为“土地承包经营权”。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