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破产程序解绑互保债务链条才能使民营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再出发/牛建国(2)
一、从紧迫性来看,行业看好的资深民企才是利好政策落脚点,而互保债务又是民企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一)从紧迫性来看,哪些企业该救?民营企业政策法规及市场需求对于每一个投资人来讲并不陌生,企业主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也会对事关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做出最为有利的决策。因此,经济下行阶段新设企业一般都能够很好的适应市场,即使出现一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是可以通过逐步改革能够逐步适应,实在出现经营不善被市场淘汰,也是市场优胜劣态法则作用的结果。当前,出现困难的企业恰恰就是总书记所讲的“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创新成果,80%以上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行业看好的持续经营时间相对较长的资深民营企业。
(二)问题出在哪里?根据法律规定,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不营利的企业虽没有法律责任却也是违法的。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再大的企业如果没有现金也会陷入僵局。一句话,企业的困局通常都与钱有关,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的流动性。因为历史原因,当前大部分陷入僵局的民营企业都与互保债务有关,有些企业甚至已经互保债务叠加,犹如游泳健将被水草缠住腿而动弹不得。
二、互保债务的形成及其对企业生存的严重影响
(一)何为互保债务?互保债务是由若干担保及反担保债务关系形成。过去三十年的粗犷式发展,衍生了以土地经济、金融产品以及其他若干貌似有投资价值但市场前途未卜的投资机会,人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争相投资,就必然会产生借贷行为,这些贷款不管是来自银行,还是来自民间企业甚至自然人,债权人通常都会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债务人有资产就用自己财产担保,资产不足的就会通过关联公司、亲朋好友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而为他人提供了担保的人或单位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又会要求被担保的债务人及其同一顺序担保人继续提供实物或信誉作为反担保,提供了反担保的担保人为了自己安全又会继续要求原始债务人或其他相同顺序的担保人继续提供反反担保。就这样层层加码,笔笔加圈,针对了同一笔债务往往形成多达几十个担保的互保债务局面。
最早的互保现象仅发生在集团公司内部关联公司之间,因为他们各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利益最终归属一致,在实际控制人的运作之下,担保很快形成,但也不会引发债务不能兑现的连锁反应。随着子公司、分公司的合并分立,再加股东投资人间的权益变更流转和私人与企业间利益交织,这才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互保链条,死死地捆住企业。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