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洪碧华(10)
其次,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之间界定和处理规定缺少明确的界定,使党内人员为了高效便捷,对一些本应该有国家法律处理和制裁的行为和事项,采用党内法规的方式进行处理和规范,如关于“双规”的规定与国家法律在关于人权保护条款方面有所不协调,再如,涉案党员干部的职务犯罪问题,由党内法规先管辖还是国家法律先管辖,处理起来往往比较随意,没有明确的衔接规定,或者如果情节较轻的就进行党内处分,使当事人变相的回避了国家法律的制裁。
再者,建国以后的党内政治活动。经常采用国家法律的手段来解决党内的分歧和矛盾,在建国初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极“左”思想路线横行,本该是党内的矛盾,却要上纲上线,以国家法律代替党内法规,很多党内同志被打成“反革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党内法规处理代替国家法律制裁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党员和普通民众犯了同样的罪,前者只是给予党内处分,即使给予法律制裁,党员干部也比普通民众要轻得多。“原因”无非是,已经给予党内处分,已经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其实还是组织内部的一种保护行为,结果使党籍、职务和政绩成了规避法律制裁的“保护伞”,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威信和法律尊严,不利于维护党和国家法律的形象和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的协调发展。
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路径思考
(一)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必要性
1、提高治党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属于大党,党员大约九千万,人数众多,约占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十五分之一。在这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管理好党、更好的约束党员行为,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带领公众、国家更好的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党员不仅仅是党的一份子,同时,也是国家的普通公民,在日常行为中,不仅仅应遵守党内法规,且应接受国家法律的约束。为了切实规范党员行为,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至关重要。党员在违反纪律的同时,很可能同时存在违法现象。因此,实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沟通、协调,不仅可以帮助党员更好的约束自身,且可实现对其的双重规制,进而从最大限度上提升党员的守法意识,提高中国共产党治理党员的综合水平。因此,加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是提升中国共产党治党能力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及其执政的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建设,并致力于二者的协同发展。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不仅是确保我国立法一致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简而言之,党内法规是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而国家法律的健全,则为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现实可能。健全、完备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二者的衔接、协调、一致发展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因此,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同时,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价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共16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