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消费者个人下信息权法律保护研究/魏晶(5)
2.消费者网购过程中个人信息保护权的行使
在我国,网购消费者中大多数都不会刻意的去注重对自己的个人信息的保护,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上网购物时,主要目的是借助这一平台为了挑选自己心仪的商品,因此消费者一般情况下不会注意到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在访问某一网站的时候已经遭到不法侵犯,消费者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注册账户时毫不避讳的输入身份证和卡号等信息,更有甚者与卖家进行直接的钱款交易,在自己的个人信息受到非法侵犯时,通常第一反应是联系客服,在客服无回应时,久而久之也就会忘记,搁置一旁。因此我国网购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维权意识不高,甚至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这样的放任将会导致网购环境的不断恶化。而正确的做法是:在网购过程中对需要填写的信息采取谨慎的态度,除了必须要填的内容之外,对于其他与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通常可以进行模糊处理,如收货地址可以选择代收点,收货人的名字为某个代号,除此以外,对账号和卡号加密,从根源上阻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权利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的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建议。综上所述,网购消费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维护合法权益。
3.当前网购消费者面临的个人信息被侵权的主要方式及隐患
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就是意味着利润,而众所周知,经营者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他们会借助强大的网络系统,在购物网站上想尽办法安插第三方病毒软件,去盗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再将消费者个人信息非法贩卖获取利润。常见的消费者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方式还有黑客入侵,这里所讲的黑客指熟练掌握电脑程序,了解各种通信协议原理和技术的计算机人员,未经授权,私自侵入网站,盗取、篡改、黑化消费者有价值的个人信息。黑客的入侵会导致网络系统的崩溃,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他们将这些信息公布在网站上或者转卖他人获得利润,给网购消费者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实践中,另一种常见的网购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方法是IP追踪。具体表现为网购经营者根据消费者在浏览网页过程中会留下唯一的IP地址访问记录,结果加工处理后追踪消费者购物时的爱好,向消费者不断推送相关的产品,或者把有价值的信息卖给他人谋取暴利。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信息搜集手段。不法经营者在手机信息后,掌握着消费者的核心隐私给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消费者便失去了个人信息控制权和支配权。如淘宝这一购物软件,我们都知道在收到货物后会有评价,设立售后评价的初衷在于检测消费者对本次购物是否满意,给后来者提供借鉴。但实质上,消费者确实不自由的,一旦给了差评,经营者会想方设法让它消失在评论区,或者出于报复,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公之于众,让消费者的隐私权和荣誉权受到侵害和交易的可靠,使得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之战长期无法熄灭。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消费者网购带来便利的同时,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面临着严峻的威胁。
总共8页
[1] [2] [3] [4] 5
[6] [7] [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