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2019年最新大数据公司法律风险解读/信之源律师事务所(3)
  另外,作为律师从法律顾问角度出发,希望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能够充分告知消费者信息获取范围,存储设施及方式,做到让信息提供者知情;如果需要信息二次使用或利用,则应该进行相应脱敏,模糊个人信息等工作,防止个人信息外泄。
  记者:您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中的有什么故事、插曲,比如是否有小冲突?
  辛霞律师:这里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例子,为了保护客户隐私,这里我就不提这些企业的具体名称了。
  第一个例子是我们服务的一家常年法律顾问单位要开展全国性业务,他们按区域划分业务版块,并计划到相应城市开展业务,要求我们为其起草一份书面协议,以便与合作方对接。经与客户沟通,我们了解到其开展业务的性质以及现有的资源,我们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认为在其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优势开展业务,我们与客户一起重新设计了商业运作模式,并起草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用户权益法律“保护链”,防范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目前该顾问单位在东北三省经营已初见成效,事业蒸蒸日上。
  第二个例子,是一家有具有多年技术服务经验的公司,他们是专业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就是我们百姓日常所说的“平台或者管理系统”的提供者,这家提供商主要为医疗行业以及部分法律行业提供个性定制化的电子管理系统。客户希望律师能够规范他们对外业务合作服务,因此找到我们所为其提供信息系统搭建服务协议,当然,客户重点是仅是想要这份协议,但我们作为律师则从客户业务角度业务全盘考虑出发,建议为其提供电子系统搭建服务协议模板的同时,配备知识产权协议、辅助授权协议、法律声明、保密协议、资金托管协议等法律文件,形成了法律服务闭环,为消除可能遇到的产权风险提供了完整的法律支持。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曾经接到过一个涉及大数据运用的专业咨询案例,该客户想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用户资源,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律师出具法律意见。我们团队律师经过尽职调查,发现客户获取用户资源的方式方法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为此我们律师做出充分的告知,并出具了相应的法律意见及改进建议,要求客户纠正潜在的法律风险。由于投资压力以及受利益驱使,客户并没有认真落实律师的意见。就在上一个月,我们得知,该客户因侵犯第三人平台系统,肆意抓取用户信息,其实际控制人及业务骨干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被刑事拘留。
  其实无论是门户网站还是系统平台,最终都会归到数据沉淀上来,客户通过各种端口、平台沉淀下来的数据可以依赖自身技术进行数据清洗、二次加工,甚至可以上市交易,但这些数据必须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泄露机密等。这就需要相关的配套法律文件支持,我们这样做既不是“搭配销售”更不是“强买强卖”,而是完全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着想,通过法律服务真真正正为客户避免风险,消除后期触礁之险。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