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浅析智慧法院建设历程及发展方向/徐凤林
智慧法院是指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智慧法院的显著特征体现为“三化”(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指从审判执行、审判管理、司法政务、纪检监察到司法公开、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各个业务领域,都能提供网上办理方式。阳光化是指从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等审判执行各个流程都要整体化、多样化向社会公开。智能化是指面向法官、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和政务部门,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服务。建设智慧法院对于促进法院工作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笔者对智慧法院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围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三大核心技术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进行了学习与思考,心得体会如下,观点仅供学术参考,可商榷与指正。
一、智慧法院的形成发展历程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人民法院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信息化建设与司法改革组成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是新时代人民法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关键,为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2016年1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主持会议并讲话,首次提出建设立足于时代发展前沿的智慧法院。2016年3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周强院长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快建设智慧法院。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建设“智慧法院”列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同月,周强院长在最高法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开阔视野、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加快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智慧法院建设,推行电子诉讼,建设完善公正司法信息化工程。并将电子诉讼占比作为5个信息服务指标之一,全国法院电子诉讼占比要在2020年超过15%。《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要在2017年底总体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2020年底实现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在全国的深化完善,建设智慧法院,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2017年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周强院长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人民法院将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2017年5月11日,周强院长在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智慧法院建设的总体布局。智慧法院建设要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人民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要准确把握智慧法院与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关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人民法院组织、管理和建设的运行载体,智慧法院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人民法院工作的一种形态,积极促进人民法院工作在智慧法院体系内智能运行、健康发展。要准确把握智慧法院网络化、阳光化和智能化特征,以是否达到“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作为评价智慧法院的基本标准和主要依据。2017年度全国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平均指数为72。智慧法院建设指数在80至90区间的法院最多,达到847家,标志着全国智慧法院已初步形成。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智慧法院建设评价报告(2017年)》显示,在全国法院网络信息化“三大能力”中,基础支撑能力指数最高,达到90,基本形成以“云网一体化”为纽带的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格局。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评价报告和第三方评价报告均显示,全国智慧法院已初步形成。智慧法院的出现推动了法院效率的提高,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于法制建设的参与度,推动了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总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