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与地方GDP的冲动/王瑜(3)
第一个案例中,江西上饶市政府公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地理标志产区扩大到非产区之外,这种行为破坏了地理标志制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现实中,因为盲目扩大产能造成产品滞销,损害生产者利益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政府擅自将产区扩大到非产区的做法必须严令禁止。
将产地以外的产品运到产地,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义销售,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洗澡蟹”,“洗澡米”常见于各种报道。这种行为表面上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GDP,却对本地的生产者造成伤害,本地生产者不能从地理标志中获得应有的溢价。这种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当市场上假冒横行,对地理标志这个金字招牌必然造成毁损,最终毁坏了地理标志产业,这种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整治。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五常市在大力整治“五常大米”的假冒行为。
金乡县从一个大蒜的产地,变身为大蒜的集散地,将全国70%的大蒜在本地集散。大蒜80%来自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之外,也就是80%的产品不是地理标志产品。金乡大蒜的加工业发达,一些大蒜被加工成工业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乡大蒜”只在第31类注册,没有在加工的产品上注册,加工后的大蒜产品不再是地理标志产品,其对地理标志制度没有破坏,也不构成对消费者的欺诈。该模式由一个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一个产业集群,为解决地理标志保护与地方政府GDP冲突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思路。
地理标志产业如果破坏了制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长远来看,必将损害地理标志产业,最终与地方政府GDP增长事与愿违。地理标志产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其发展之路还有些漫漫,我们地理标志从业者愿和政府一起努力。
作者:王瑜
2019年10月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