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方法与路径/徐凤林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国家行政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依法行政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使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提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立法成果丰硕,现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2013-2018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25件,通过有关法律重大问题决定46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截至2018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法律525件(包括268部法律,法律解释29个、有关法律问题决定228个),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706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8600多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7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部委及省级政府制定2万多件部门规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近年来,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现有的330余部法律,700余部行政法规及数以千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中,80%是由政府及各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的。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社会事务管理要通过行政执法行为来完成。可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何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所在。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探讨,提出对策如下,观点仅供学术参考。
一、提升政治站位,扛起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担当和主体责任
要深刻认识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础;是实现行政法律、法规立法目的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工程。围绕建设法治蛟河目标,以建设法治社会为基础,扛起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担当和主体责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树牢依法行政意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行政监督,规范行政行为,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行政相对人权益,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国家监察法》及6部国家行政基本法律规范(1、行政许可法;2行政强制法;3、行政处罚法;4、行政复议法;5、行政诉讼法;6、国家赔偿法)的普法宣传,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聚焦“5421”发展战略、优化营商环境目标,坚守行政合法、行政合理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依法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努力开创依法治市新局面。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