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破产保护程序健全濒危企业司法救助机制打通营商环境建设的最后环节-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破产审判现状对比为例/牛建国(2)
那么,如何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是指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而具体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由世界银行发布,每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作出评估。评估指标共分为十类,具体包括:开办企业、申请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供应、注册财产、获得信贷、投资者保护、缴纳税款、跨境贸易、合同执行、办理破产。2018年11月28日,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听取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决定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会上决定,要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方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逐步在全国推开,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让企业有切身感受,使中国继续成为中外投资发展的热土。无论是国际指标抑或是国内的评价体系,办理破产都是营商环境建设的一大重点。
2019年5月11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该报告结果显示,成都位列全国第九位,其中硬环境排全国第十四位,软环境位居全国第九,金融环境指数更是位居全国第五,再次肯定了成都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绩。
二、成都地区破产审判现状及与周边城市对比
1、经营困难的企业数量众多
尽管在营商环境的评比中,成绩的总体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也应当看到与其他一些城市的差距,尤其是在政务环境与法制环境的单项评比。而世界银行所提出的十大标准中,办理破产这一要素可提升空间相对更大。
成都提出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更高的国际标准参与到国际竞争,一方面是基于“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定位以及自贸区建设等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解决目前成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傲视全川,更是西部城市中的翘楚,成都市辖区范围的企业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应当是首屈一指的。但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困局连锁反应下,再加“武汉肺炎”导致的企业停产停业对经济不利影响,成都的企业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尤其是自身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民营企业更是受到严重冲击,各种因融资问题所产生的借款纠纷呈爆炸式的逐年上涨。为了对成都市辖区范围内的借款解纷案件数量有个大致了解,笔者选取了成都部分基层法院,在“裁判文书网”上以“借款合同纠纷”案由为关键词,以2018年判决结案且公布判决书的一审案件为目标进行检索,可以看出,成都地区的借款纠纷众多,笔者在检索的过程中也发现,借款类纠纷主要集中在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原告的金融借款中,金融类借款案件中不涉及到保证担保的几乎全部是个人信贷类的借款,而民营企业的借款,无论金融借贷还是民间借贷,几乎都有保证人。到底有多少民营企业被互保债务死死拖住,我们只能从一些侧面去了解,背后真实的数字可能大到超出想象。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这原本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如果能趁机整合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也不失为一次机遇,但问题在于成都有太多的企业没办法按照司法程序及时退出市场,大量的僵尸企业盘踞在市场中“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进退两难。这样一种“好进不好出”的营商环境,显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更不符合营商环境建设的要求。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