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关于依法科学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法理思考/徐凤林
2020农历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场“大考”。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紧急行动、举国同心、全民抗疫,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顽强拼搏,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疫情的局面,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次人类生存危机,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考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重大危机的防控化解与治理能力,更检验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展示了拥有14亿人口崛起大国的举国动员能力和战略物资配置能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非凡魄力和高超能力,体现了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了控制疫情的防线,用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起新的标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下面,笔者就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的特点及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的成因进行分析;就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行法理探析。观点拙见可商榷与斧正。
一、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呈现的主要特点
特点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特点二:疫情突发时间节点特殊,集中爆发于2020年农历春节的春运人流往返高峰期,人流密集,流动性大,涉及地域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均出现感染病例,防控隔离难度大。
特点三:病毒传播途径特殊,以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传染力强,危险系数大,感染人数多,发病率高。
特点四:动物溯源中间宿主不明,药物研发滞后,医疗手段局限,发病潜伏期较长。
二、新冠肺炎防疫阻击战取得初步成效的成因
成因一:强化党的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政治保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解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总书记的指示为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加强对武汉和湖北防疫的统一指挥,采取了建国以来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迎击疫情。实施武汉封城,防止病毒扩散;汇集全国资源,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作用,组织全国各地医学精英驰援武汉,调集人民军队以最短时间赶赴疫区抗击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军队闻令而动,敢打硬仗,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公安民警、疾控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各级政府、社区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听从党中央号令,认真组织居民自觉搞好居家隔离,引导和激励群众加强自我防护,艰苦鏖战围困病毒。在集中优势力量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同时,统筹抓好其他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积极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上来,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普及科学防护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