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的现代意义及其实践 ——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为主要视角/fazhi1234
职务的现代意义及其实践
——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为主要视角
摘要:
职务终身制是封建残余。退休制度和职务任期制是职务在现代意义上的重构。但是,领导职务只受退休年龄基本限制,一旦担任领导职务,可以一干到退休,仍然是变向的终身制。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任期届满原则上是同等层次按排职务,仍然是“职务层次”的变向终身制。这都表明我们在废除职务终身制方向上有未竟的事业和未拓的步伐。当代中国,我们必须承认职务的公共属性,削弱其个人身份属性,强化其在社会分工意义上的管理职能。但是应当充分承认职务的个人福利属性,自觉打开职务按排的公平视野。最后,应当从较低层次的领导职务开始,充分认识和丰富职务的现代意义及其实践。
关键词:职务终身制、任期制、退休制、职务、轮流制
以下正文:
一、 职务终身制既有认识及现存问题
(一)职务终身制是封建残余。
封建帝制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皇上”也是一种职务,那么,这一职务不但是终身的,而且是世袭的。
职务终身制,以今天的视角观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被赋予某种职务后,非经特定事由(通常需要非常严重)不可剥夺,可以平生享用这一职务。此时,职务有很强的“人身属性”,是身份的象征。与其说是“社会分工”意义上的某种岗位代表特定的社会管理职能;不如说是社会成员分类意义上的某种划分,代表身份、权威、尊严或荣誉等等。简单的说,担任什么职务,就是“什么人”——基本确立了“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所以,职务终身制一般要对应社会等级。社会上的人们按照职务所赋予的身份,被分成三六九等,具有贵贱之分。这种意义上的职务显然是封建残余。
现代意义上,职务虽然也有一定的身份属性,但是已经弱化。今天我们应当怎么理解职务呢?笔者认为,应当完全剥离其身份属性。职务的基本内涵就是负有特定管理职能的普通人。为什么是“普通人”?因为,人生而平等,不应当因为某种职务“高人一等”。那么,职务是什么呢?职务没有身份意义,是在社会分工意义上负有特定管理职能的人。
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不可能与职务没有关系。我们党作为新型政党显然经历了或者还要经历由封建官僚的职务向现代职务转身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进步,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废除职务终身制,实行退休制;二是职务任期制。
1980年8月,邓小平两次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讲到领导职务终身制就是封建残余,必须克服,必须解决。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