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的现代意义及其实践 ——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务为主要视角/fazhi1234(4)
为了充分发挥干部的才能,以及基于其它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考虑,按照先前职务层次安排领导职务,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种职务安排,潜在告诉人们,职务具有人身属性。什么职务就表明你是什么层次(身份)的人。因此,一个职务结束,一定要按照你的身份,委任另外“同等层次”的职务。只能破格提拔,不能降格使用。这个“格”其实就是官员的身份或等级。虽然我们没有对“格”明确承认,但是,潜在的一定程度上它还是森严的。
从职务层次考察,相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可以视为同一职务或非常类似的职务。这样,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实质上也只受退休年龄限制。跟没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一样,职务也可以说不过是比自然寿命早死几年而已。所以,有任期制的领导职务,其实也是变向的终身制。
上述两种现象,即诸多领导职务其实没有任期限制,以及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也是变向的终身制,是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问题。它已经成为体制的固疾,有必要克服。这些问题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基本属性。究其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仍然存在封建残余,仍然视职务为“身份”而不是公共属性的事物。比如,担任领导职务后,哪怕只是副科,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与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不是一个“层次”。即使职务形式有所转换不是升就是平调,原则上不能低于这个层次安排工作。如果低于就是“不正常的现象”。这里面的根据或“道理”,分析起来,根本就是封建残余。
这就告诉我们两个问题:第一、“职务终身制”呈现出新的样态。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已经彻底废除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上均有残余。第二、职务在现代意义上的重构尤为迫切。我们再也不能按照封建思想理解职务,必须在现代意义上对职务有新的认识和实践。
因为,没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只受退休年龄限制以及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虽然具体职务有任期,但是相同层次职务基本没有任期限制,也可以认为是只受退休年龄限制。故这两个现象可以表述为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变向终身制。职务虽然不能一干到老,打破了终身制;但是,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比自然寿命早死几年而已。从而又构成了废除职务终身制的基本问题。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将这一问题归结为“变向的职务终身制”。
(五)“变向职务终身制”基本危害略析
领导职务没有任期限制以及有任期限制的领导职务,“职务层次”任期又不受限制,这一当代问题至少有两个非常利害的弊端:
第一、不利于职务现代属性的认识和实践。
这种职务安排,强化了个体的身份意识,淡泊了职务的公共属性。任何职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不具有私人属性。但是,一旦变向的终身制成为事实,个体的思想认识就会退化保守落后,就会更多的从个体的意义理解职务的实际内涵。比如,部分领导身上的“家长制”作风,你很难从这种作风上分析出职务的公共属性。我当了镇党委书记,镇上的钱就是咱的。镇上的事,就是我说了算。这种霸气就源于对职务私人属性的认同。这种认同就是由于职务终身制没有彻底清除在部份领导者头脑中所形成的反映。随着职务层次提高,身份也不断发生转化,职务的私人属性也不断强化。这就是职务层次终身制所带来的现实弊端。如果能打破职务层次上的终身制,必能进一步彰显职务的公共属性,有益于职务在现代意义上重构和实践。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