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调查报告/徐凤林(3)
(二)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营造最佳的市场营商环境
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打造公平公开、透明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为重点,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责任体系建设,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制定依法管理营商环境实施细则,搞好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和指导。加强信息透明、高效快捷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实施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和违约失信问责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长效机制建设,抓好产融合作对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清理规范各类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加强投诉处理机制建设,落实损害营商环境行为投诉举报统一受理、首办负责、限期办结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的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建设,修改完善不符合条例精神的规范性文件,确保与条例保持一致。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打造一流的政务营商环境
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核心,倾力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升级版,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查询系统,持续抓好乡镇街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和效率、减少前置审批程序,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推进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加强产融对接,优化担保融资服务,切实解决“融资难”。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交易活动。对因疫情停工停产企业从简从快、特事特办、全程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障市场主体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国家优惠政策“刚性兑现”。加强公平、公正监管,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企业诉求协调处置机制,用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新业态发展。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防止发生不得对市场主体实施的“十类行为”,营造尊商、重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四)创建平安城市,进一步构建最优的法治营商环境
以创建平安城市,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拓展“六六议事堂”工作机制,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通法援“绿色通道”,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严厉打击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和侵害经营主体、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互联网+公安服务平台”建设,规范行政审批业务,解决货物流通堵点,依法适度执勤执法,对涉案企业相关人员依法慎用人身强制措施,对涉案企业相关财产依法慎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深化“全警助企”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深化“检察护航民企发展”开放日活动,贯彻涉企案件特殊司法保护政策,纠正损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落实“少捕慎诉”司法政策,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加强“两个一站式”服务建设,实施涉企案件“立审执”三优先工作法,健全涉企案件快速审理、快速执行机制,慎用财产性强制措施,鼓励和引导当事人以和解方式解决纠纷。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推动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常态化,为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