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宪的内容、意义及实施路径解析/徐凤林(3)
三、实施路径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宪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宪法精神、培树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通过,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将宪法宣誓制度入宪、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等写进宪法,为宪法实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率先垂范,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首次公开宪法宣誓。今年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第19个全国法治宣传日,也是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组织的第二个“宪法宣传周”,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指示强调:要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由此可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发挥宪法的宣示、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使宪法精神、宪法意识、宪法权威、宪法文化深入人心,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路径一:尊崇忠于宪法,坚守法治信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最高性和原则性。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宪法只有深入人心,才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推动力。宪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每个社会成员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强化宪法意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对宪法保持敬畏之心,强化宪法的执行和遵守,使全体人民都运用法治思维,恪守宪法原则,履行宪法使命,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理念,坚守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修身准则,敬畏法律、尊法尚法;领悟法义、用心学法;缘法而治、严格用法;维护宪法、绝不彷徨。要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积极参加普法、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