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宪的内容、意义及实施路径解析/徐凤林(4)
路径二:构建宪法实施体系,把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要以宪法权威的神圣性、法律体系的严谨性、执行程序的法定性、违法后果的必定性、执行过程的透明性、救济渠道的畅通性、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法治队伍的可靠性和普法教育的全面性为内容,科学构建宪法实施体系。坚持法治实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执法司法体制改革,牢固树立高效与公正相统一的法治实施理念,以公正为前提和基础,以高效为支撑,健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制度机制。完善司法解释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度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度,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落实到执法办案具体工作中。以公开透明为特色,以信息化为依托,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法治实施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公开、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和其他法治实施活动公开,把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新水平。
路径三;学习遵守宪法,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学习遵守宪法是每位党员和领导干部必备的职业素养。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习总书记说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构筑依法治国的道德基础。要坚持和完善学法、普法、用法制度,学习和掌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第五次宪法修正案,理论联系实际,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把学习宪法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不断提升学法用法实效,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认真贯彻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宪法进万家”等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努力营造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社会氛围,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在我市形成热潮。
路径四:维护运用宪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制度综合。国家治理能力是指制度体系的执行能力,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要实现立法与改革相互促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要实现宪法与党章有效衔接,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基石;要实施与监督同步强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维护运用宪法是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的行为准则。要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机关工作纪律,一切行为都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无条件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做到真正懂法、理解法治精义;学以致用、善用法律思维;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不断提升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十四届全委会议精神,按照工作要点安排,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六稳”“六保”推动振兴发展、打赢 “三大攻坚战”贡献力量。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