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法典》体例结构特点、内容创新与变化/徐凤林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立法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一、体例结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典,是我国民事法律的鸿篇巨制,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昭示了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中国特色,开启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特点一:总结提炼、归纳整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更不是法律汇编,而是总结我国民事立法和经验,通过确立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民事总则制度,对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整合,对新情况新问题修改完善,确立分则制度,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
特点二:继承传统、汲取精华,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民法典是规范民事关系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特点。汲取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当今世界大陆、英美两大法系经验,在全面规定民法各项制度的前提下,整合了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还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等商事单行法中提炼、归纳、创新了许多规则,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规定,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
特点三:开拓创新、体例独特,具有操作性强的实践特色
运用“提取公因式”的立法技术,采用民商分立的立法体例,规定了涵盖民法与商法的规则,构建起民法典总则和分则体系,运用总分结合的逻辑结构,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法典》体例和制度。我国民法典体系架构不是平行结构,而是总、分结构,采取七编制: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是极富原创性的新体系,理解掌握法典的体系特点对于准确理解与适用《民法典》至关重要。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