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特征与方法路径解析/徐凤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五个子体系组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
最近,笔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容、特征、建设的方向路径进行了法理探析,提出观点如下,可商榷与指正。
一、法治体系内容
体系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现有法律26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律规范体系内容:
1、宪法法律体系:指宪法及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包括立法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监督法、反分裂国家法等38部宪政性法律。
2、刑事法律体系:1979年颁布的1997年修改的刑法及九个修正案。
3、民事法律体系:调整平等民事主体法律关系的民商事法律(33部),包括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等。
4、行政法律体系(79部):指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各行政部门的行政组织法和行政行为法等。
5、诉讼法律体系(10部):保证实体法贯彻实施的程序性法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涉外民事、海事诉讼;劳动争议法、调解法、仲裁法等。
6、经济法律体系(62部):调整经济法律关系的法律。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体系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我国法治建设走过艰难曲折的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1978年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十九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出新要求。
法治实施体系内容: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完善执法、司法、守法体制机制,搞好宪法实施、合宪性审查,维护宪法权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是搞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法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依法行政,恪守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树立法治思维,以依法行政为工作准则,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怠政,严厉惩处失职、渎职,确保行政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总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