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特征与方法路径解析/徐凤林(3)
体系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从严治党、依规治党,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制度保证。按照《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第二个五年规划》要求,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四大板块,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科学完整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依据。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规则、规定、办法、细则为内容,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章;
(2)廉洁自律准则;
(3)纪律处分条例;
(4)问责条例;
(5)巡视工作条例;
(6)党内监督条例;
(7)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10)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1)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12)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
(13)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
二、法治体系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体表现六个特征:
1、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方向。
2、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坚持科学立法,以工匠精神保障法律实体和程序的协调统一、体例结构完备科学。
4、坚持继承和借鉴,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借鉴世界两大法系成功经验。
5、坚持与时俱进,形成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导方针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路径。
6、坚持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三、建设法治体系的方向路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体系的科学性、内容的创新性、适用的稳定性,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