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特征与方法路径解析/徐凤林(4)
路径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恪守“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立法工作全过程,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作为立法的重要使命, 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永恒主题,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及世界先进立法理念,抓好立法前、立法中和立法后评估三个环节,通过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征求意见开门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以人民为中心,把利民惠民作为立法的价值取向,确保党的主张通过立法成为人民的共同意志。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立法调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立法红利。强化社会软法建设,增强法治社会活力,实现法律法规和社会软法各展其长,相互促进。
路径二:坚持以宪法为根本遵循,尊崇宪法、贯彻宪法、维护宪法
强化宪法意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倡导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理念,尊崇学习宪法、遵守维护宪法、正确运用宪法、做坚定的宪法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认真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学法、普法、用法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用法活动,使宪法精神、宪法意识、宪法权威、宪法文化深入人心,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形成热潮,提升学法用法实效。以宪法为最高行为准则,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公职人员工作纪律,一切行为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崇尚宪法、遵守宪法、捍卫宪法,为建设生态优良、产业兴旺、开放融合、法治文明、幸福和谐的美丽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路径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三位一体建设,依照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使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强化依法行政,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我国行政法律法规数量多、涉及面广,比例占全部法律80%以上,由各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的成败。行政主体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有权必有责,侵权必赔偿。法无授权即禁止。按照国家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行政、合理行政;必须依照法定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公正司法,以司法办案为中心,加强审判能力建设,提升检察监督能力,维护司法公正,彰显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入开展学习《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形成普法宣传教育合力,为建设法治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