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全文
涉法涉诉上访成因、特点与化解对策解析/徐凤林(2)
二、化解对策
对策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创化解涉法涉诉上访工作新局面
化解涉法涉诉信访事件是新时代赋予司法机关的历史使命,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求。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目标,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强化组织领导,突出制度建设、积案化解和信访队伍建设三项工作,构建政法委领导、人大监督、司法机关相互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涉法涉诉上访工作新模式。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主体责任,制定《涉法涉诉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治理重复信访与清理信访积案相结合,充分运用司法手段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认真办理好每一起经得起历史检验和人民期待的涉法涉诉信访事件,确保上访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对策二:创新办信机制,健全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
一要建立诉讼与信访分离办理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通过内部转办、外部导出导入司法程序,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避免发生越级重访重诉信访案件。二要实施依程序办理制度。对涉及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刑事案件复核等具有法定期限,易产生复议、诉讼等法律风险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转同级有关部门处理。三要建立政法委信访保障和重大访情协调会商机制。加强涉法涉诉信息搜集研判,做好化解疏导和防范,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四要完善信访人委托律师代理申诉,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对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当事人,由司法行政机关指派律师代理申诉。五要建立领导接访、下访、约访、包案工作制度。实施开门接访、领导包案,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最后一公里”问题。六要完善纠正执法错误工作机制。依法运用法律程序、法律手段纠正执法错误,补正执法瑕疵,解决信访人合理合法诉求。七要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对查证属实的错误严肃问责,对依法认定为错案的责任人予以党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八要实行信访案件终结退出制度。经中央政法委作出审查结论或省级政法机关依法审查后予以终结。
对策三:强化综合施策,全力化解涉法涉诉矛盾纠纷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以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包案息访为突破口,搞好初信初访,防止初访变重访,新案变积案。抓好信访积案化解,引导信访人以理性和合法方式表达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减少信访源。以稳妥接访、及时转办、综合分析、重点督办为重点,坚持法理情相结合,落实首办责任,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问题,实施公开听证,司法救助,律师参与接访,准确适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抓好“互联网+信访”,按照《信访事项网上办理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实施网上信访事项查询、网上答复和网上法律政策宣传。建立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处置违规上访机制和法律援助介入信访工作机制,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增强信访工作合力,促进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严格执行中央《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复议、诉讼、仲裁三大手段适用,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定程序解决信访问题,诉访分离依法维权,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法律权威相统一的目标。


总共3页     [1]   2   [3]  
上一页     下一页    

声明:本论文由《法律图书馆》网站收藏,
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