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思考/徐凤林(3)
要义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准确把握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在宪法范围内和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要义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义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准确把握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党要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重点推进,率先突破。
要义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准确把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必须践行新时代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关键环节,公正司法是重要任务,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