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两法”的实践成果、存在问题与工作对策/徐凤林(4)
对策三、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坚持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强化村委会服务功能,健全村务民主决策制度,围绕村务民主决策和财务管理,建立“一制三化”(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治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工作机制,实行财务“三审”制度(村委会主任审查、村民小组审核、党支部书记审批),完善“三位一体”财务管理机制。健全村干部请假制度、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实施村干部民主评议、任期、离任审计制度,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和新途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开展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活动,建立便民服务窗口,健全服务长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六六议事堂”试点经验,总结推广依法治村经验,加大办公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依法治村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对策四、健全管理考评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村(社区)干部队伍
坚持对接社会普法释法需求,把学习贯彻《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纳入“八五”普法,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城乡居民在社会治理、基层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意识。结合“五好一满意”村党支部建设要求,按照“三高三强两满意”(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服务能力、治村能力强;党员群众、组织满意)标准,推选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五有”(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宗旨观念、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较强的治理服务能力、较强的纪律法规意识)标准,推选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具有开拓奉献精神的社区干部。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等制度建设,优化便民服务工作网络,弘扬爱岗敬业,扎实工作,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法,提升村(社区)干部依法办事和治理服务的能力水平。加强协会组织、中介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村(社区)干部日常化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好村(社区)干部工资报酬,解决后顾之忧,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素质过硬,服务百姓,群众拥护的村(社区)干部队伍,为加快推动蛟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人大法工委主任 徐凤林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页